龍須菜
龍須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Kunth )是天門冬科,天門冬屬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dá)1米。根細(xì)長,分枝有時有極狹的翅。葉狀枝窄條形,鐮刀狀,基部近銳三棱形,上部扁平,鱗片狀葉近披針形,花腋生,黃綠色;花梗很短,雄花:雌花和雄花近等大。漿果熟時紅色,5-6月開花,8-9月結(jié)果。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和甘肅等地。也分布于日本、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草坡或林下。根狀莖和根在河南常被作為中藥白前混用。
龍須菜株高50-100cm,有細(xì)長稍肉質(zhì)的根,莖多分枝,葉狀枝扁三棱狀線性,弧形彎曲呈鐮刀狀,常3-7枚成簇而生,呈“龍須狀”,所以,人們叫它龍須菜。又因其枝葉生長茂密,形似天門冬,雉雞類可藏匿其下,故稱之為雉隱天冬。
出自《本草綱目》;①《綱目》:“龍須菜:生東南海邊石上。叢生,無枝葉,狀如柳根須,長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博物志》一種石發(fā),似指此物,與石衣之石發(fā)同名?!雹凇墩钠挚h志》:“海菜,生海中沙地,長如線,色微紅?!?/p>
直立草本,高可達(dá)1米。根細(xì)長,粗約2-3毫米。莖上部和分枝具縱稜,分枝有時有極狹的翅。葉狀枝通常每3-4枚成簇,窄條形,鐮刀狀,基部近銳三棱形,上部扁平,長1-4厘米,寬0.7-1毫米;鱗片狀葉近披針形,基部無刺。
生長適宜溫度為12-22℃,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草坡或林下。在夏季高溫或冬季低溫時,露在沙外的部分死亡,但藏于沙內(nèi)的部分存活,因此在溫度適宜時能迅速地長出藻枝,完成生活史;適宜海水相對密度為1.018-1.022,在1.005-1.026范圍內(nèi)均可生長;在水表面下20-40厘米處生長良好,水深3米以內(nèi)也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