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19.4K
4815

普里莫·萊維傳

作品簡介

他是一位化學家,自小癡迷試管和藥劑,一生中有三十余年從事化學行當。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而淪為奧斯維辛的174517號囚犯,劫 后余生,他成了大屠殺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者,一次次清醒地做證、反思,寫下了關于人類道德的最好的作品??柧S諾、艾柯、菲利普·羅斯、索爾·貝婁、歐文·豪、列維-斯特勞斯、托尼·朱特……他受到無數作家和普通讀者的欣賞。但撇開這些身份,他亦時常顯露一種少年般的笨拙和羞澀,對昆蟲和游戲的興趣;他有作為兒子和丈夫的兩難困境,也有不被家人傾聽和理解的苦惱。

伊恩·湯姆森作為最早為萊維立傳的人,歷時10年,走訪萊維的多名知交好友、搜集有關萊維的大量一手檔案材料,結合自身在萊維逝世前一次近距離采訪的所知所感,真實還原了身處那特定時代的、唯一的萊維,進而清晰地勾勒出一個在平凡和偉大之間充滿張力的真實的普里莫·萊維。

伊恩·湯姆森(Ian Thomson),自由作家、記者,最后采訪萊維的幾位記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開始為萊維立傳的作家,作品另有《南意大利》《你好,布萊克:海地之旅》。

譯者:楊晨光,遼寧沈陽人,譯作另有《休戰(zhàn)》《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最后的獵巫人》等。

作品目錄

  1. 插圖說明
  2. 前言
  3. 一 1987年4月11日
  4. 二 萊維的先輩們(1819—1919)
  5. 三 黑衫的幼年(1919—1927)
  6. 四 不安的童年(1927—1934)
  7. 五 化學與青春期(1934—1937)
  8. 六 大學與迫害(1937—1938)
  9. 七 大學與戰(zhàn)爭(1939—1941)
  10. 八 戰(zhàn)爭中的生活(1941—1943)
  11. 九 反抗與背叛(1943)
  12. 十 監(jiān)禁歲月(1943—1944)
  13. 十一 奧斯維辛:實驗室(1944—1945)
  14. 十二 等待蘇聯(lián)人(1945)
  15. 十三 回家后(1945—1946)
  16. 十四 重生與拋棄(1946—1948)
  17. 十五 工廠的職責(1948—1953)
  18. 十六 德國之旅(1954—1961)
  19. 十七 文壇成名(1961—1966)
  20. 十八 “鐵絲網的另一邊”(1966—1968)
  21. 十九 以色列、蘇聯(lián)和抑郁癥(1968—1972)
  22. 二十 退休的夢想(1973—1976)
  23. 二十一 勞工世界的映像(1977—1979)
  24. 二十二 對抵抗運動的反思(1980—1982)
  25. 二十三 中東沖突(1982—1983)
  26. 二十四 聞名海外(1983—1985)
  27. 二十五 美國在等待(1985)
  28. 二十六 翁貝托國王大街75號的監(jiān)牢(1985)
  29. 二十七 在倫敦(1986)
  30. 二十八 每況愈下(1986—1987)
  31. 二十九 最后六天(1987年4月)
  32. 后記
  33. 參考文獻
4815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參考資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