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耶夫
摘要: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州首府。 [閱讀全文]
摘要: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州首府。 [閱讀全文]
摘要:土耳其東南部城市,加濟(jì)安泰普省首府。臨薩吉爾河(幼發(fā)拉底河右岸支流),海拔856米。西北距首都安卡拉510千米,東南距敘利亞邊境40千米。原稱安泰普,阿拉伯語意為“良泉”。全市面積7642平方千米。人口155.64萬(2014),是土耳其東南地區(qū)六省最大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被法國占領(lǐng),土耳其人奮起抵抗,于1922年收復(fù)。共和國總統(tǒng)、新土耳其的創(chuàng)建者凱末爾下令在原來的城名前面加“gazi”一... [閱讀全文]
摘要:土耳其東南部最大城市,迪亞巴克爾省首府。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右岸,是北部美索不達(dá)米亞的一部分。西北距首都安卡拉650千米。全市人口93.03萬(2018),其中庫爾德人占76%。始建于公元3世紀(jì)初期的古城,最早名阿米達(dá),后又曾名卡拉阿米德?,F(xiàn)名意為“巴克爾(阿拉伯一部落)住地(營地)”。先后受波斯、拜占廷、阿拉伯、塞爾柱和蒙古等王朝統(tǒng)治。1516年為奧斯曼帝國攻占,成為帝國一大省首府。屬地中海氣候,... [閱讀全文]
摘要:土耳其中部城市,馬拉蒂亞省首府。位于東南托羅斯山脈北麓,靠近幼發(fā)拉底河及其支流托赫馬蘇尤河沖積的肥沃平原邊緣。西北距首都安卡拉480千米。全市面積922.16平方千米。人口約45.31萬(2018)。歷史悠久,赫梯時代稱米利都,羅馬帝國時代稱梅利特內(nèi),現(xiàn)名由此演變縮略而來。羅馬帝國時代,是一個緊靠邊隅的軍事?lián)c(diǎn),經(jīng)常屯駐重兵。公元6~12世紀(jì)期間,更處于不同帝國、王朝互相攻伐的夾縫中,政治歸屬屢屢... [閱讀全文]
摘要:土耳其東部城市,埃拉澤省首府,安納托利亞東部地區(qū)第三大城市。位于一個小谷地之中,當(dāng)?shù)赝炼淙朔Q之為Uluova,意為“大山谷”;而亞美尼亞人則稱之Vosgetashd,意為“金色的平原”。地處穆拉特河(幼發(fā)拉底河上源之一,因是其東源,又稱東幼發(fā)拉底河)下游群山環(huán)抱的小盆地中。全市面積2211.07平方千米。人口約35.36萬(2018)。始建于19世紀(jì),因地理位置優(yōu)越,控制著連貫東西的河谷交通線,... [閱讀全文]
摘要:土耳其古城。又譯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是古希臘“伊奧尼亞十二城市”的首城和最著名的城邦。故址位于小亞細(xì)亞半島西端,在今伊茲密爾南偏東56千米的愛琴海岸塞爾柱村附近。初建于公元前7世紀(jì),是阿爾忒彌斯(希臘神話中宙斯和勒托的女兒,月亮女神)的崇拜中心,阿爾忒彌斯神廟素以“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而聞名于世。前5世紀(jì)受波斯王居魯士控制,隨后成為伊奧尼亞人反抗波斯統(tǒng)治的基地。前3年修建了...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城市。位于奧登林山南麓,瀕內(nèi)卡河。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約16萬(2017)。平均海拔114米。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21.7℃,平均年降水量578毫米。1196年首見記載。后被定為萊茵普法爾茨選帝侯的都城。1386年創(chuàng)辦德國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xué),同時大力擴(kuò)建宮邸,使海德堡成為中歐名城,歐洲文化的一個中心。1622年在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中被毀壞,1... [閱讀全文]
摘要:德國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僅次于柏林的城市州。位于德國北部,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的入??谔?,距北海110千米。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182.24萬(2016)。市內(nèi)地勢平坦,最高海拔116米,平均海拔僅6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濕多霧,秋冬季節(jié)會出現(xiàn)暴風(fēng)雨,年平均氣溫9℃,1月和7月平均氣溫各為0℃和17℃,平均年降水量774毫米。城內(nèi)河流、河道眾多,有2500座以上橋梁,是歐洲橋梁最多的... [閱讀全文]
摘要:海地首都,全國第一大港市。位于戈納夫?yàn)硸|南岸附近的庫爾德薩克平原上,戈納夫?yàn)稠敹?。面積約158.5平方千米。人口約276萬(2020)。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溫度25℃。平均年降水量達(dá)1000毫米以上,3月至11月為雨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干季。始建于1749年,法國人在此建榨糖廠。1770年取代海地角成為法屬圣多明克殖民地首府。1804年海地獨(dú)立后成為首都。歷史上曾屢遭地震(特別是1751年、1... [閱讀全文]
摘要:加勒比海島國。位于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是西印度群島中最東邊的島國。距西南面的委內(nèi)瑞拉430千米,距特立尼達(dá)和多巴哥320千米。面積431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7千米。人口約28.8萬(2021)。全國劃分為11個區(qū)、1個市。首都布里奇敦。地勢較平坦,大部分為珊瑚礁結(jié)構(gòu)。中部為山地,最高點(diǎn)希拉比山海拔340米;西部地勢平緩;東北部海岸多懸崖峭壁。地面大部分為珊瑚石灰?guī)r和火山物質(zhì)所覆蓋,土壤... [閱讀全文]
摘要:牙買加首都。世界第七大天然良港。位于牙買加?xùn)|南海岸,瀕臨金斯敦灣。是南美洲同北美洲之間的重要交通樞紐,加勒比海的主要中轉(zhuǎn)港口。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93.8萬(2020)。屬熱帶草原氣候,盛行東北信風(fēng)。年平均氣溫約27℃。5月至11月為雨季,與颶風(fēng)季節(jié)一致;12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平均年降水量約900毫米。1692年建城。1872年起為牙買加首府。歷史上曾多次遭受火災(zāi)和颶風(fēng)侵襲。1907年1月遭地... [閱讀全文]
摘要:加勒比海島國。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島中向風(fēng)群島的中部,北隔圣盧西亞海峽與馬提尼克相望,南臨圣文森特島。面積616平方千米,人口18.4萬(2020)。全國劃分為10個行政區(qū)。首都卡斯特里。為火山島國。境內(nèi)山巒起伏,西南高,東北低。多短小河流、肥沃河谷。中部山區(qū)的吉米山海拔950米,為全島最高點(diǎn)。北部是火山丘陵地區(qū)。西南海岸蘊(yùn)藏著豐富的地?zé)豳Y源,有著名的蘇弗里耶爾火山口硫黃礦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 [閱讀全文]
摘要:加勒比地區(qū)國家。全稱多米尼加共和國。位于大安的列斯群島伊斯帕尼奧拉島東半部。東隔莫納海峽與波多黎各相望,西鄰海地,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面積4.87萬平方千米。人口1044.8萬(2020)。全國劃分為31個省和1個國家區(qū)(首都區(qū)),省下設(shè)市和鄉(xiāng)。首都圣多明各。境內(nèi)多山,呈東南—西北走向,中部、北部和東部3條山脈橫貫全境。中部的杜阿爾特峰海拔3175米,為加勒比地區(qū)最高峰。山脈之間多盆地和谷地... [閱讀全文]
摘要:加勒比地區(qū)國家。全稱海地共和國。位于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西半部,東與多米尼加相鄰,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面積2.7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050萬(2020)。全國共設(shè)10個??;省下設(shè)區(qū),共42個區(qū);區(qū)下設(shè)市鎮(zhèn),共144個市鎮(zhèn)。首都太子港。國土由北部半島、南部半島和戈納夫島、托爾蒂島等若干個小島組成,環(huán)抱著戈納夫?yàn)?。海岸線長1080多千米。境內(nèi)多山,... [閱讀全文]
摘要:加勒比地區(qū)島國。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牙買加島上。東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距200千米,北距古巴約140千米。地處加勒比地區(qū)的心臟地帶,是美、歐通往巴拿馬運(yùn)河的必經(jīng)之道。面積10991平方千米,為西印度群島中僅次于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的第三大島。人口296.9萬(2020),其中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占90%以上,余為印度人、白人、華人等。2019年人均壽命74.5歲,人口增長率為0.47%。英語...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