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襄(明朝遼東總兵)
摘要:吳襄(1592年-1644年),字兩環(huán),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明末遼東總兵,吳三桂之父,崇禎四年的大凌河之戰(zhàn)里,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因而被判下獄。崇禎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崇禎起用吳襄提督京營。不久,北京城破,吳襄被大順軍活捉。后來由于其子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莊斬殺吳襄。基本信息中文名稱:吳襄別名:吳兩環(huán)國籍:明朝民族:漢族逝世日期:1644年... [閱讀全文]
摘要:吳襄(1592年-1644年),字兩環(huán),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明末遼東總兵,吳三桂之父,崇禎四年的大凌河之戰(zhàn)里,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因而被判下獄。崇禎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崇禎起用吳襄提督京營。不久,北京城破,吳襄被大順軍活捉。后來由于其子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莊斬殺吳襄。基本信息中文名稱:吳襄別名:吳兩環(huán)國籍:明朝民族:漢族逝世日期:1644年... [閱讀全文]
摘要: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鎮(zhèn)守云... [閱讀全文]
摘要:奧斯丁·張伯倫(AustenChamberlain)英國人(1863-1937)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家,保守黨人。外交部長(1924-1928),1925年因促成洛迦諾公約而和美國人查爾斯·蓋茨·道斯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生平簡介奧斯丁·張伯倫1863年10月16日生于伯明翰。是市長約瑟夫·張伯倫第一個妻子的長子,他母親難產(chǎn)死去后,父親再婚,又生了6個孩子,1937-1940年擔任英國首相的內(nèi)維爾·張伯... [閱讀全文]
摘要: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德語:Gustav Stresemann,1878年5月10日——1929年10月3日),又譯史特瑞斯曼,德國政治家,魏瑪共和國時期擔任百日總理(1923年)和6年外交部長(1924-1929)。他是作為一個偉大的外交家而載入史冊的,在沒有武力保護下,他利用拉帕洛條約、洛迦諾公約和柏林條約三個條約,成功地拆散了反德同盟,為德國復興打下基礎(chǔ)。他繼承了俾斯麥的事業(yè),甚至可以說超越... [閱讀全文]
摘要: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1862年3月28日—1932年3月7日),法國政治家。外交家。法國社會黨創(chuàng)始人,11次出任總理,以對德和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非戰(zhàn)公約和倡議建立歐洲合眾國而聞名于世。生平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生于1862年3月28日,是一個旅店主的兒子,讀高中時學習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后在巴黎學習法律,年輕時,白里安經(jīng)常在周末與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一起散步。畢業(yè)后以律... [閱讀全文]
摘要:路德維?!た宋旱拢聡鴼v史學家和政治家、社會活動家。1858年3月23日出生在德國北部港口城市不來梅的一個富商家里.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攻讀歷史,1881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精于古羅馬史和德國中世紀史的研究。個人經(jīng)歷大學畢業(yè)后,先任歷史教員,后來轉(zhuǎn)而從事新聞工作,他創(chuàng)辦了《德意志科學周報》并擔任該雜志的編輯。后來在慕尼黑進入政界。自1914年起,擔任德國和平協(xié)會主席職務達15年之久。戰(zhàn)爭... [閱讀全文]
摘要:費迪南·愛德華·比松Ferdinan Edouard Bujsson(1841-1932),法國教育家、政治家。費迪南·愛德華·比松(Ferdinan Edouard Bujsson,1841年12月20日-1932年2月16日)1841年12月20日出生在法國巴黎一窮苦人的家里。在博納帕特中學上學時,他父親去世,年僅16歲的比松不得不中斷自己的學業(yè)而挑起家庭的重擔,由于勤奮好學,從而獲得了比較廣... [閱讀全文]
摘要:卡爾·雅可比(Carl Gustav Jacob Jacobi,1804~1851),德國數(shù)學家。1804年12月10日生于普魯士的波茨坦;1851年2月18日卒于柏林。雅可比是數(shù)學史上最勤奮的學者之一,與歐拉一樣也是一位在數(shù)學上多產(chǎn)的數(shù)學家,是被廣泛承認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之一。雅可比善于處理各種繁復的代數(shù)問題,在純粹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上都有非凡的貢獻,他所理解的數(shù)學有一種強烈的柏拉圖式的格調(diào),其... [閱讀全文]
摘要: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出生于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國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由于焦耳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后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閱讀全文]
摘要: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全名安特·愛德華·詹納,英國醫(yī)生、醫(yī)學家、科學家,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并且為后人的研究打開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針對其他疾病尋求治療和免疫的方法。簡介英國內(nèi)科專家愛德華·詹納發(fā)明和普及了一種預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種疫苗法。今天,應該感謝詹納,天花在地球上真正被消除... [閱讀全文]
摘要:朱利安·赫胥黎(Sir Julian Sorell Huxley, 1887年6月22日-1975年2月14日)英國生物學家、作家、人道主義者。 他曾擔任動物學社會倫敦書記(1935年至1942年),第一屆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首長(1946年至1948年),亦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作為生物學家,他提倡自然選擇,亦是現(xiàn)代綜合理論中在20世紀中葉的一位重要人物。人物簡介朱利安·赫胥黎來自著名... [閱讀全文]
摘要:約翰·哈欽松,OBE,F(xiàn)RS(英語:John Hutchinson)(1884年4月7日-1972年9月2日)是英國植物學家,對植物分類學有很大貢獻。人物生平哈欽松出生于諾森伯蘭郡的伯里本,他在達勒姆接受了園藝訓練,1904年,到皇家植物園做實習園藝師,由于他的繪畫能力和對植物分類的認識,1905年被指定到標本室工作,先作為印度部助理,后來成為非洲熱帶部助理,1915年-1919年成為印度部主任,... [閱讀全文]
摘要:拉爾斯·奧洛夫·約納坦·瑟德布盧姆(Lars Olof Jonathan S?derblom,又稱納坦·瑟德布盧姆,1866年1月15日-1931年7月12日),瑞典牧師,瑞典教會烏普薩拉大主教,1930年因倡導世界基督教會間的團結(jié)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瑞典大主教。1866年生于瑞典特倫諾。父親是一位牧師,擔任過教區(qū)長。1883年就讀于烏普薩拉大學,攻讀希臘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及拉丁語,三年后獲得... [閱讀全文]
摘要: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1862年4月2日-1947年12月7日),美國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和教育家,193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特勒1887年創(chuàng)辦了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并于1902年到1945年期間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25年到1945年期間擔任卡內(nèi)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會長。人物生平1862年4月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伊麗沙白。13歲中學畢業(yè),1... [閱讀全文]
摘要:勞拉·簡·亞當斯(Laura Jane Addams,1860年9月6日~1935年5月21日)美國芝加哥赫爾宮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她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quán)利而獲1931年諾貝爾和平獎,也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1881年從伊利諾斯州羅克福學院畢業(yè)后,進入費城女子醫(yī)學院學習。1889年,她在芝加哥一個工人貧民區(qū)建造的一所大住宅,并命名為赫爾宮,據(jù)此開展各種社會福利工作,后來這個機構(gòu)叫做赫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