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20.8K
7882

拉薩尼姑廟

尼姑廟,在拉薩市區(qū)內,位于林廓南路中段。在始建于明代,距今有五在多年歷史。創(chuàng)建人為宗喀巴的弟子貴覺多旦。貴覺多旦生于1389年(藏歷第六繞迥之土鼠年),卒于1445(藏歷第七繞迥之水牛年),享年56歲。

發(fā)展歷史

唐初,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防止曲河(拉薩河)泛濫,營建拉薩城,按照佛學教義在河堤上挖了一個土洞。從此年復一年地在這里度經,以鎮(zhèn)水魔,故又名"倉宮"。明朝時,宗喀巴的弟子古覺群丹到此,立志繼承松贊干布的意愿,亦在這里度經,并在土洞周圍修筑了寺廟,故稱"倉宮寺"?。寺廟當時面積較小,僅一層有柱8根。其北間即是當年松贊干布的度經坑,南間供奉用黑石雕刻而成的松贊干布像及其生前用過的一個假面具。另外還供有無量壽佛、蓮花生、多杰朗覺等泥塑佛像,寺旁建造8個以紅土為奠基的手搖瑪尼筒。

建筑規(guī)模

清初,喇嘛帕旁喀又交超級寺擴建,增高運載二層,大小共16根柱,并修有門廊、開有天窗。屋內四周繪有壁書,中為宗喀巴,兩側為其弟子加央卓瑪、林圣赤惠、東巴卓瑪、門拉以及帕旁喀的書像。后寺內每逢秋季,宗教活動減少時,清貧氟姑都要去山南、藏北的晨牧區(qū)化緣,或替人打工,掙取口糧。藏歷新年,她們放假五天,由寺院供應吃喝,尼姑姐妹歡聚一堂,跳舞,唱歌,演藏戲,熱鬧非凡。尼姑最多時達二百們余人,成為西藏最著名的尼姑寺院之一。

舊西藏的達官貴人和商戶,都愿意將自己的妻妾、女兒送進寺內,進行一段佛教徒式的學習生活,以提高自己的佛教知識和文化水平,因而蒼姑寺在拉薩女性信眾中頗有影響。

文革時,尼姑廟(倉姑寺)慘遭破壞,寺內原藏文物流散。1982年政府撥款修復,基本恢復了原貌,仍保持兩層建筑。尼姑廟(倉姑寺)坐北朝南,設有經堂、尼姑宿舍、尼姑廚房。經堂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十三幅唐喀。1984年10月又將北間松贊干布度經坑依據原貌修葺一新。度經坑為東西向,平面呈梯形,上底寬1.1米,下底寬0.87米,深1.5米;坑東即下底處有斜坡臺階四層,沿階可下坑底。


7882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拉薩閩泰酒店
下一篇:塌房

標簽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