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11.2K
1730

硅酸鹽材料

包括日用陶瓷、一般工業(yè)用陶瓷、普通玻璃、硅酸鹽水泥和黏土耐火材料等。硅酸鹽礦物是構成多數(shù)巖石(如花崗巖)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在地殼中分布極廣,是地殼中儲量最多的一種礦物,約占地殼質量的95%。由于硅酸鹽礦物分布廣,容易采集,很早即被人們作為材料使用。以硅酸鹽礦物為原料制成材料時,都需經(jīng)高溫燒成,因此硅酸鹽材料又被稱為窯業(yè)材料。

發(fā)展

由于早期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等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要成分均為硅酸鹽,因而長期以來,這些材料被統(tǒng)稱為硅酸鹽材料。20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微電子、航天、能源等技術的興起,出現(xiàn)了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硫系化合物和鈦酸鹽、鋁酸鹽、磷酸鹽等一系列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各種性能更為優(yōu)良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涂層、磨料等制品快速發(fā)展,這些新材料在化學組成上遠超出了硅酸鹽化合物的范圍,有很大部分材料在其組成中已完全不含氧化硅,如剛玉瓷、鎂質耐火材料、磷酸鹽和硼酸鹽光學玻璃等。因此,再用硅酸鹽材料來概括這些材料已經(jīng)不準確,故無機非金屬材料這一名稱在學術界逐漸形成并獲得廣泛使用。在中國,全國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學會仍沿用中國硅酸鹽學會的名稱,相關學報仍叫硅酸鹽學報,有關的研究所仍叫硅酸鹽研究所。

組成元素

硅酸鹽材料的基本化學成分為硅酸鹽。硅酸鹽是硅、氧與其他化學元素(主要是鋁、鐵、鈣、鎂、鉀、鈉等)結合而成的化合物的總稱。通常硅酸鹽材料包含一種或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自然界組成硅酸鹽礦物的元素多達40余種。其中,除了構成硅酸根所必不可少的硅和氧以外,作為金屬陽離子存在的主要是惰性氣體型離子(如Na+、K+、Mg2+、Ca2+、Ba2+、Al3+等)和部分過渡型離子(如Fe2+、Fe3+、Mn2+、Mn3+、Cr3+、Ti3+等)的元素,銅型離子(如Cu+、Zn2+、Pb2+、Sn4+等)的元素相對較少見。此外,還有 (OH)-、O2-、F-、C1-、[CO3]2-、[SO4]2-等以附加陰離子的形式存在。常見的硅酸鹽化合物有硅酸鈉(Na2O·SiO2)、石棉(CaO·3MgO·4SiO2)、長石(K2O·Al2O3·6SiO2)、硅酸鹽玻璃(Na2O·CaO·6SiO2)、硅酸鹽水泥(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黏土(Al2O3·2SiO2·2H2O)等。

晶體結構

硅酸鹽礦物的晶體結構中,最基本的結構單元是Si-O絡陰離子。除硅灰石膏結構中Si4+具有6次配位,Si-O鍵長為0.178納米,形成Si-O6配位八面體而屬于六氧硅酸鹽外,其他所有硅酸鹽礦物都屬于四氧硅酸鹽。其Si4+具有4次配位,平均Si-O鍵長為0.162納米,形成Si-O4配位四面體結構。在四面體內,硅原子占據(jù)中心,四個氧原子占據(jù)四角。這樣的硅氧四面體在結構中可以孤立地存在,彼此間由其他金屬陽離子來連接。但是,硅氧四面體間經(jīng)常還可通過共用角頂上的O2-(稱為橋氧)而相互連接,從而形成鏈狀、雙鏈狀、片狀、三維架構等連接方式。按正四面體的集合度,硅酸鹽礦物又可細分為島狀硅酸鹽、環(huán)狀硅酸鹽等類型。



1730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wǎng)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xiàn)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下一篇:巖棉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