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B.
生于法國巴黎,卒于該地。吉爾早期研究關注經(jīng)濟史和冶金史。他的博士論文集中論述了1815年到1848年之間法國的銀行和信貸問題,于1959年出版。他在經(jīng)濟史領域的另一項工作,是兩卷本《羅斯切爾德家族史》(Histoire de la Maison Rothschild,1965,1967)。他在1947年出版《法國冶金工業(yè)的起源》(Les Origines de la Grande Industrie Métallurgique en France),展現(xiàn)了其對冶金史的最初興趣。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他主編了數(shù)份冶金史期刊,如《材料與文明》(Métaux et Civilisation)、《礦業(yè)和冶金史雜志》(Revue d'Histoire de Mine et de la Metallurgie)。
1962年,他出版《技術通史》(Histoire Générale des Technique)第一卷,主要關注西方中世紀技術發(fā)展。該書第二卷于1965年出版,集中對15和16世紀技術發(fā)展進行了回顧。1964年,吉爾出版《文藝復興時期的工程師》(Les Ingénieurs de la Renaissance),對達·芬奇創(chuàng)造力的質(zhì)疑,引發(fā)了學術爭論。1978年,他為法國“七星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 de la?Pléiade)主編并主要撰寫的《技術史》(Histoire des Technique)出版。英譯本將其分為兩卷于1986年出版。在該書中,吉爾提出技術系統(tǒng)研究法,并嘗試描繪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到20世紀中期的技術發(fā)展進程。
吉爾在其學術生涯晚期提出了技術系統(tǒng)概念。他認為,技術不是孤立的對象,而是由一系列技術要素相互支撐構成的群集或系統(tǒng)。通過系統(tǒng)間的更迭,技術實現(xiàn)進化。人類社會可按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技術系統(tǒng)劃分為不同的歷史時期。此外,他將古代中國、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以及穆斯林世界的技術視為“停滯的技術系統(tǒng)”。 吉爾是20世紀中后期重要的法國技術史家。其技術系統(tǒng)研究方法與流行于英語學術界的技術系統(tǒng)理論不同,對法國科技史和技術哲學界具有影響力。1970年,(國際)技術史學會為表彰其學術貢獻,授予他學會最高獎“萊昂納多·達·芬奇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