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K
7753
文溯閣
位于沈陽故宮內(nèi),為“北四閣”之一。乾隆四十七年(1782)正月,高宗諭“由內(nèi)庫撥銀七萬兩,交榮柱等帶往盛京,建蓋文溯閣應用”。同年五月,文溯閣營建工程正式啟動,翌年七、八月間竣工。建閣同時,即開始存儲《四庫全書》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文溯閣仿照寧波天一閣之制而建,外觀為兩層,硬山式,面闊5間,加西側(cè)樓梯間為6間,進深3間。黑琉璃瓦輔以綠剪邊,黑色屬北方玄武,壬癸水,含避火之意。除屋脊用吻獸外,各垂脊僅用雕刻海水云裝飾,寓水從天降,以水滅火之意。閣下層前后均出檐廊,額枋繪“河馬負圖”“翰墨冊卷”等蘇式彩畫圖案,使用藍、綠、白等冷調(diào)色彩,上以白色書卷、藍色封套為圖案,又間繪“河馬負圖”,喻“河出書,洛出圖”,表明中國圖書源遠流長。內(nèi)外廊柱都用綠色油飾。前檐兩側(cè)山墻各有卷門,其上懸砌綠琉璃垂花門罩,門下各有四級踏跺。閣內(nèi)為三層式建筑。在閣內(nèi)上下兩層中間的東、北、西三面,另加有一層回廊式的格局,俗稱“仙樓”,其北面約占2米多寬,東西兩側(cè)各占1間之地,使閣內(nèi)正中3間形成兩層高的敞廳。上層平面全部是藏書空間,書架沿軸線方向并列布置。在閣內(nèi)下層靠北,又以隔扇分出近2米寬的過道,形成高低錯落、前后掩映的多變布局。
1965年8月,中蘇外交關(guān)系趨于緊張,鑒于當時備戰(zhàn)形勢需要,為確?!端膸烊珪返陌踩醒爰笆∈姓疀Q定將沈陽故宮文溯閣《四庫全書》移往甘肅省暫存。1966年10月,《四庫全書》被撥運甘肅省圖書館收藏,后運至永登縣專庫收藏保管。從此,文溯閣《四庫全書》與原閣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