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20K
8560

分配正義新論:人道與公平

作品簡介

當今的分配正義理論主要是義務論的。這種義務論分配正義理論一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康德倫理思想的影響,強調某種*性和不妥協(xié)性,無法納入現(xiàn)實人性的限制;另一方面其證成又或多或少訴諸日常道德直覺,需要納入現(xiàn)實人性帶來的某方面的限制。由此,這種義務論分配正義理論總是面臨這樣那樣的動機困境。本書從后果主義出發(fā)論證分配正義,認為后果主義分配正義具有考慮結果的本性,故而可以把現(xiàn)實人性的限制明朗化、具體化。在此認識基礎上,本書形成了一種新的分配正義理論:既包含立足利他心的人道成分(人們的基本需要應該得到滿足),又包含立足自利心的公平成分(人們的所得與貢獻應該大致匹配)。自我所有權、私有財產(chǎn)權、自由交易權等的證成整體性地有賴于此,對自由、平等、公平等概念的融貫理解也有賴于此。

葛四友,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博士。著有:《正義與運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譯有:《運氣均等主義:贊成與反對》,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羅伯特·諾齊克《合理性的本質》,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約瑟夫·拉茲:《公共領域中的倫理學》,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德里克·帕菲特:《論重要之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大衛(wèi)·萊昂斯《倫理學與法治》,商務印書館,2016等。

作品目錄

  1. 總序
  2. 序言
  3. 第一部分
  4. 引言
  5. 第一章 緒 論
  6. 第一節(jié) 研究進路
  7. 第二節(jié) 證成方法
  8. 第三節(jié) 研究安排
  9. 第二章 正義的功能與性質
  10. 第一節(jié) 正義的功能
  11. 第二節(jié) 正義環(huán)境論說
  12. 第三節(jié) 正義的客觀環(huán)境與必要性
  13. 第四節(jié) 正義的主觀環(huán)境與可能性
  14. 第五節(jié) 正義的性質
  15. 第六節(jié) 現(xiàn)實人性與基本的道德直覺
  16. 第二部分
  17. 第三章 立足應得的分配正義觀
  18. 第一節(jié) “應得”的概念辨析
  19. 第二節(jié) 應得與運氣
  20. 第三節(jié) 四種應得基礎
  21. 第四節(jié) 立足貢獻的應得
  22. 第四章 立足自由的分配正義觀
  23. 第一節(jié) 日常的自由概念
  24. 第二節(jié) 從資格正義理論到自由至上理論
  25. 第三節(jié) 何種自由的轉移正義
  26. 第四節(jié) 獲取正義的自我所有權原則
  27. 第五節(jié) 生活意義與比較基線
  28. 第五章 立足平等的分配正義觀
  29. 第一節(jié) 平等概念
  30. 第二節(jié) 平等的價值與狹義平等
  31. 第三節(jié) 結果平等的主觀主義價值困境
  32. 第四節(jié) 機會平等的責任困境
  33. 第五節(jié) 運氣平等的動機困境
  34. 第六節(jié) 結 語
  35. 第六章 立足責任的分配正義觀
  36. 第一節(jié) 平等的尊重與關切
  37. 第二節(jié) 資源平等的第一張面孔
  38. 第三節(jié) 資源平等的第二張面孔
  39. 第四節(jié) 結語:緣由分析
  40. 第七章 立足公平的分配正義觀
  41. 第一節(jié) 證成方法
  42. 第二節(jié) 基本的道德預設
  43. 第三節(jié) 多重的人性設定
  44. 第四節(jié) 差別原則應用的動機困境
  45. 第五節(jié) 差別原則的帕累托困境
  46. 第六節(jié) 正義原則的表面絕對性
  47. 第七節(jié) 解決思路:現(xiàn)實人性
  48. 第三部分
  49. 第八章 后果主義的表述發(fā)展
  50. 第一節(jié) 后果的考慮方式
  51. 第二節(jié) 適用對象
  52. 第三節(jié) 后果的實質性內容
  53. 第九章 后果主義的三種一般性論證
  54. 第一節(jié) 哈薩伊的合理選擇論證
  55. 第二節(jié) 黑爾的語言論證
  56. 第三節(jié) 卡根的間接論證
  57. 第十章 偏向性反駁
  58. 第一節(jié) 康德式情誼觀
  59. 第二節(jié) 情誼的日常理解
  60. 第三節(jié) 情誼行為的內在證成
  61. 第四節(jié) 情誼行為的工具性證成
  62. 第五節(jié) 新見解的含義與孝行
  63. 第十一章 個人分立性反駁
  64. 第一節(jié) 個人同一性假定及其蘊含
  65. 第二節(jié) 帕菲特的個人同一性理論及其倫理蘊含
  66. 第三節(jié) 個人同一性的新詮釋
  67. 第四節(jié) 個人同一性的重要性
  68. 第十二章 人道與公平
  69. 第一節(jié) 再分配的基本混淆
  70. 第二節(jié) 市場經(jīng)濟制度與稅收制度的后果主義證成
  71. 第三節(jié) 權利的后果主義證成
  72. 第四節(jié) 現(xiàn)實主義的烏托邦:人道與公平
  73. 第五節(jié) 幾點補充
  74. 結語 人性的約束與體現(xiàn)
  75. 參考文獻
  76. 后記 我的“中彩之旅”
8560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wǎng)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xiàn)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參考資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