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21.8K
3199

安第斯龍

安第斯龍是原始泰坦巨龍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于中白堊紀的南美洲。它有著小型頭部與長頸部,及長度相近的尾巴。它的其他近親,有很多種都是非常大型的蜥腳下目恐龍,但安第斯龍卻比較小,只有9-18噸左右。

物種學史

于1991年,古生物學家Jorge Calvo及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命名了安第斯龍,意指化石是從接近安第斯山脈的地方被發(fā)現。安第斯龍的模式種(A. delgadoi)則是以發(fā)現它的化石的Alejandro Delgado來命名。

安第斯龍?的已知化石是一個部分骨骼,包含了一列背部后段的4節(jié)脊椎,及已分為兩段的27節(jié)尾椎。骨盆亦有被發(fā)現,包括了坐骨及恥骨,與及肋骨碎片、不完整的肱骨及股骨。

這些化石都是發(fā)現于阿根廷內烏肯省內的內烏肯組的地層:坎德勒斯(Candeleros)組。這個地層是白堊紀的森諾曼階早期,約于1億到9700萬年前。這個地層的大部份都是網狀河沉積層,除了安第斯龍外,亦有發(fā)現其他恐龍,如鷲龍、南方巨獸龍及利邁河龍。

分類

安第斯龍有幾種原始的特征,使得它被認為是泰坦巨龍類的最原始物種。事實上,這個分支的定義包括了安第斯龍、薩爾塔龍、它們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最明顯的祖征性是尾椎的關節(jié)。在大部份進階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尾椎關節(jié)是球窩關節(jié),而關節(jié)窩在前方。但安第斯龍的尾椎兩面都是平的,就像其他的非泰坦巨龍類恐龍。安第斯龍本身只有一個特征,就是在其脊椎上高的神經棘,而這個特征還須更多的研究。

3199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南極龍
下一篇:安尼柯龍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