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鶇
棕腹鶇為雀形目、鹟科、鶇屬鳥類,原產(chǎn)于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烏拉圭,棲息于樹木繁茂地區(qū)、次生林、森林邊緣、灌叢、稀樹草原,也出現(xiàn)在農(nóng)耕區(qū)、村莊、空曠地、公園、花園,包括城市所在的市區(qū)和郊區(qū)的草坪上。在干旱地區(qū),活動局限于水源附近。在玻利維亞從海平面到海拔2200米,在巴西南部可以上達海拔2600米的高度。1818年命名,共2個亞種。
巴西國鳥之一,也是巴西東南部最常見的鳥類。是小型鳴禽,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鉤,善于鳴叫。是一種容易近人的鳥類,它們也非常害羞和矜持,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隱藏在濃密的枝葉間。
科目分類:鹟科
生存環(huán)境:灌叢
顏色分類:灰色_棕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25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2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雜食
棕腹鶇形態(tài)特征
頭體長23-25cm,重68-82g。上體橄欖褐色,但尾巴和翅膀都較深,喉嚨具白色與黑色條紋,胸部淺黃棕色,其余的下體腹部淡橙色。眼環(huán)橙黃色,喙暗黃色,頜骨較深,腿部淺灰色。
棕腹鶇生活習(xí)性
有時會與其他鳥類混群覓食,有時候可以看到在地面上跳躍或行走,但從來沒有遠(yuǎn)離樹木。有時也會冒險進入開闊雪,特別是沿著道路或森林小徑。
棕腹鶇飼養(yǎng)方法
雜食性鳥類,主要吃無脊椎動物和水果。無脊椎動物包括蚯蚓、土鱉、蜘蛛和昆蟲。食譜中水果不低于28種,也吃蔬菜類、漿果。在地面上覓食,偶爾前往瀉湖和水庫的邊緣,在那里它們捕捉小魚和青蝦。
棕腹鶇雌雄分辨
兩性相同。幼鳥類似成鳥,但有條紋斑,兩端上覆羽無橙色,下頦為淺黃色、橙色并有眾多的褐色斑點。下體腹部和肛門部位麂皮色。隨著成長上體消失條紋,腹部淺黃色的變?yōu)榧t色斑點,但胸部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棕腹鶇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jié)為8-9月,巢是一個寬杯形結(jié)構(gòu),用草根和植物纖維與泥土混合。每窩產(chǎn)卵3-4枚,黃色、綠色或藍綠色,有許多暗棕色或紅色斑點。孵化期持續(xù)13天。羽毛13-14天豐滿。每年可產(chǎn)兩窩。有時巢里會有褐頭牛鸝的寄生卵,但后者的作用并不會給幼鳥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