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頰燕鷗
白頰燕鷗別名小燕鷗、小海燕,為鷗形目、鷗科、燕鷗屬鳥類,原產(chǎn)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印度次大陸及中國。野生于海邊沙灘、湖泊、河流、沼澤等內(nèi)陸水域附近的草叢、葦叢及灌木叢中,以及沿海海岸、近海無人島礁等處。1764年命名,共6個(gè)亞種。我國多見夏季繁殖群體,新疆西部喀什,從東北至西南及華南沿海和海南島。
每年春夏之交,成群結(jié)隊(duì)、越過重洋。夏天,在海濱濕地周邊繁衍生息、生兒育女。秋風(fēng)吹起,拖家?guī)Э?,遠(yuǎn)赴萬里之外。幾百上千年以來,就是這樣,世世代代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間來來回回。
科目分類:鷗形
生存環(huán)境:海岸
顏色分類:白色_黑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27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肉食
白頰燕鷗形態(tài)特征
體長22-27cm,重55-60g。夏羽自上嘴基沿眼先上方達(dá)眼和頭頂前部的額為白色,頭頂至枕及后頸均黑色。背、肩、腰淡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眼先及穿眼紋黑色,在眼后與頭及枕部的黑色相聯(lián)。眼以下頭側(cè)、頸側(cè)白色。頦、喉及整個(gè)下體包括腋羽和翼下覆羽全為白色。冬羽與夏羽相似,頭頂白色向后方擴(kuò)大,黑色變淡變窄向后退縮。虹膜褐色,夏季嘴黃色,尖端黑色。冬季嘴黑色,基部黃,夏季腳橙黃色,冬季黃褐色或暗紅色。
白頰燕鷗生活習(xí)性
常成群結(jié)隊(duì),或與其他燕鷗混群,頻繁地振翼快速,常作徘徊飛行,潛水方式獨(dú)特,入水快,飛升也快。
白頰燕鷗飼養(yǎng)方法
以魚蝦、水生昆蟲為主食。
白頰燕鷗雌雄分辨
幼鳥頭頂部褐白斑駁,后枕黑褐色,上體灰色,因各羽具有褐色羽緣或大片褐色而使上體綴有褐色橫斑和皮黃色或白色羽緣,尾較短,白色,端部褐色。
白頰燕鷗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營巢于近水處的草叢或沙地淺坑中,每窩產(chǎn)卵2-4枚,孵化期19-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