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17.7K
3038

短尾賊鷗(白腹賊鷗)

短尾賊鷗:別名白腹賊鷗,為鷗形目、賊鷗科、賊鷗屬鳥類,原產(chǎn)于繁殖于北極苔原帶,越冬向南到南非、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及南美洲沿海的海面。我國分布于福建、臺灣沿海地區(qū)。1758年命名。通常不到海岸地區(qū),喜歡停息在漂浮于海面的植物或其他物體上,不如中賊鷗常見。飛行能力強而輕快,常在海面上空輕輕振翅飛翔,并頻繁地滑翔。它也常常伴隨航行在海上的輪船飛行,有時甚至伴隨輪船進入港口。

非常霸道,很少自己壘窩筑巢,而是采取霸道手段,搶占他鳥的巢窩。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也集成近百只的大群。當看其他海鳥捕到魚時,立刻猛沖過去,不斷地進行騷擾和攻擊,直到迫使它們吐出已吞下的食物為止。

科目分類:鷗形

生存環(huán)境:海岸

顏色分類:灰色_棕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55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雜食

短尾賊鷗形態(tài)特征

體長41-55cm,重310-640克,翼展110-125cm。淡色型夏羽額、頭頂至枕黑褐色,頸白色,后頸羽毛延長,部分有窄的淡黃色尖端。尾黑褐色,基部白色。耳區(qū)、頸側綴有黃色。頦、喉、前頸、胸和腹白色,兩脅灰褐色,翅下覆羽灰色。暗色型通體褐色,耳覆羽和后頸偶爾較淡,下體淡灰褐色。頦白色,頸綴粉紅灰色,頸部長的羽毛具黃色尖端。冬羽臉具淡色條紋,后頸和頸側具暗色條紋,有時綴有黃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先端向下鉤曲。腳黑色。

短尾賊鷗生活習性

常成對單獨營巢,領域性較強,巢間距多在50-100m。通過視覺、觸覺和聲音來溝通,也能用化學信息來感知。叫聲為一聲又一聲的類似嬰兒的啼哭,又類似幼犬的哼叫,但在海上通常不叫。

短尾賊鷗飼養(yǎng)方法

主要以魚為食,也吃甲殼類和軟體動物。覓食方式主要靠搶劫海鷗和其他海鳥的食物為生,有時也自己覓食魚和軟體動物,以及被風吹到海面上空的昆蟲和小型動物尸體。它們也常覓食從船上拋下的廢棄物。有時它們也進到海岸鷗的繁殖地上,偷吃鳥卵和雛鳥。野生狀態(tài)下最高壽命32年。

短尾賊鷗雌雄分辨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體羽有顯著的橫斑和條紋。

短尾賊鷗繁殖方式

4-5年性成熟,育種間隔1年,繁殖期6-7月。求偶期間常在巢域上空進行上下和水平方向的俯沖式的飛行表演。雄鳥也在地上張開雙翅,圍繞雌鳥走動,有時并向雌鳥喂些食物,以表示愛情。每窩產(chǎn)卵2枚,偶爾少至1枚或多至4枚。卵為褐色或橄欖綠色、帶有暗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卵期間如有入侵者侵入,則通過猛力驅趕或假裝受傷,拖著一側翅膀,將入侵者引開。卵孵化時間24-28天,幼鳥羽翼漸豐時間25-30天。

3038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wǎng)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nèi)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nèi)容均為商業(yè)內(nèi)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xiàn)詞條內(nèi)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下一篇:地中海鷗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