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別名紅燕鷗,為鷗形目、鷗科、燕鷗屬鳥類,原產(chǎn)于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均有廣泛分布。我國東南沿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臺灣、香港等地均有分布。野生于海岸、港灣的巖礁、沙灘、海上島嶼及開闊海洋。1813年命名,共5個亞種。常結(jié)群或與其他燕鷗混群活動,捕食時鳴聲似Chew-It。
體型較小,喙直,燕形尾。常在淺水處或在海面上空飛翔,搜尋食物。擅長俯沖潛水,但多不常游泳。攻擊性較強,十分霸道的海鳥,常侵襲其他浮鷗類,迫使它們吐出已吞入的食物。
科目分類:鷗形
生存環(huán)境:海岸
顏色分類:黑色_灰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38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肉食
粉紅燕鷗形態(tài)特征
體長31-38cm,重90-130g。夏羽額、頭頂、枕黑色,后頸白色;背珠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較淡,幾近白色,尾純白,外側(cè)尾羽延長,逐漸變尖,尾呈深叉狀。眼以下頭側(cè)、頸側(cè)白色。肩和翅上覆羽亦呈珠灰色。頦、喉和下體白色,有時微綴粉紅色。冬羽前額和頭頂前部白色,頭頂前部具黑色縱紋,其余羽色似夏羽,下體粉紅色不見。虹膜暗褐色,嘴紅色,尖端黑色,幼鳥和成鳥冬季嘴黑色。腳和趾鮮紅色,趾上有黑色斑,幼鳥和成鳥冬季腳暗褐色。
粉紅燕鷗生活習性
飛翔時雙翅頻繁搧動,也常常降落于巖礁上休息。集群在海岸的巖礁及島嶼草叢或地面上營巢繁殖,也有在珊瑚礁和花崗巖島嶼及沙灘或草地上營巢的。巢位附近常有濃密草叢遮蔽。
粉紅燕鷗飼養(yǎng)方法
冬季在開闊的海洋上活動,能垂直俯沖入水中甚至下潛捕捉食物。以小型魚類為主要食物,也取食昆蟲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等。
粉紅燕鷗雌雄分辨
雌雄鳥相似。幼鳥前額和頭頂前部白色,具褐色、白色和黑色的斑點和縱紋,枕黑色。背淡灰白色,具褐色橫斑。腰和尾上覆羽灰色,有時具褐色橫斑,翅上覆羽有褐色羽緣,下體白色。
粉紅燕鷗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巢較簡陋,為地上凹穴,內(nèi)有時無任何內(nèi)墊物,有時有少量海藻或其他植物。通常產(chǎn)卵2枚,偶有1枚或3枚者。卵呈乳白色,密布暗褐色大小不同的斑點。雌雄親鳥彌流孵卵,孵化期2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