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創(chuàng)建
34.9K
8735

蓋歐爾格·馮·貝凱希(美籍匈牙利物理學家、生理學家)

蓋歐爾格·馮·貝凱希(Georg von Békésy,1899年6月3日-1972年6月13日),或翻譯為格奧爾格·馮·貝凱西、貝凱?!ふ軤柤˙ékésy Gy?rgy),美籍匈牙利物理學家、生理學家。1961年,他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以表彰其對哺乳動物聽覺器官中耳蝸所發(fā)揮的功能的研究。

人物簡介

1899年6月3日生于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外交官家庭。早年在瑞士波恩大學攻讀化學,后入瑞士蘇黎世大學、德國幕尼黑大學和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讀書,于1923年獲布達佩斯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在匈牙利郵政部工作,1939-1946年間任布達佩斯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1946年起在瑞典卡羅琳斯克研究所為研究人員。1947年移居美國。

成就

貝凱西曾在幾個國家的研究機構工作過。他對聽覺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制作了兩個耳蝸模型和一些高靈敏度儀器,揭示了聽覺過程,將不同類型的耳聾進行區(qū)分和采取準確的治療方法。

19世紀中葉以來,人們就知道人的聽覺最重要的振動組織是耳蝸基底膜,貝凱西發(fā)現(xiàn)聲音是以一連串的波形沿基底膜傳播,并在膜的不同部位達到最大振幅和低頻聲波的最大振幅部位接近耳蝸的末梢,高頻聲波的振幅部位接近入口或底部。并證明聲調的響度取決于神經感受器的位置及涉及的感受器數(shù)量,從而確立了“行波學說”。1961年因發(fā)現(xiàn)內耳耳蝸部分分析和傳送聲音的物理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金。1972年6月13日,他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去世,終年73歲。著作有1960年的《聽覺實驗》和1967年的《感覺的抑制》。

8735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wǎng)友創(chuàng)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yè)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yè)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如您發(fā)現(xiàn)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lián)系進行刪除處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