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勺嘴鷸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5
瀏覽:14.6K

摘要:勺嘴鷸別名琵嘴鷸、匙嘴鷸,為鸻形目、鷸科、勺嘴鷸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東南部,中國(上海、福州、廣東、海南、香港、臺灣)、孟加拉、印度、日本、朝鮮、韓國、馬來西亞、緬甸、俄羅斯、斯里蘭卡、泰國、越南。野生于北極海岸凍原沼澤、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邊。1758年命名。我國主要為旅鳥,部分冬候鳥。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遷經(jīng)中國。由于海岸灘涂遭到過度開發(fā),它們很難獲得食物補充,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 [閱讀全文]

沙丘鶴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5
瀏覽:36.6K

摘要:沙丘鶴別名棕鶴、大沙丘鶴、古巴沙丘鶴、加拿大沙丘鶴,為鶴形目、鶴科、鶴屬鳥類,原產(chǎn)于北美洲及西伯利亞東北部,包括中國、加拿大、美國、古巴、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等地。模式產(chǎn)地在加拿大哈得遜灣。野生于富有灌叢和水草的平原沼澤、湖邊草地、水塘及河岸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xiàn)在有樹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原地帶。1758年命名,共6個亞種。因工業(yè)、水利、捕魚、放牧、開荒、放水養(yǎng)葦與割葦?shù)?,造成棲息地的破壞,造成?shù)... [閱讀全文]

沙雀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4
瀏覽:14.6K

摘要:沙雀別名鐵嘴、巨嘴沙雀,為雀形目、雀科、沙雀屬鳥類,原產(chǎn)于歐洲、亞洲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qū)、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qū)。野生于半干旱的有稀疏矮叢的地帶。1823年命名。沙雀屬共有4種,具有羽色多污暗等特征。國內(nèi)分布于新疆西部及北部、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的大部地區(qū),但并不常見。偶見于花園及耕地,飛行迅速而有起伏。鳴聲為輕柔的噗聲間雜以顫... [閱讀全文]

沙色朱雀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4
瀏覽:20.6K

摘要:沙色朱雀為雀形目、雀科、朱雀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中國西部(新疆、青海、甘肅)、阿富汗北部和中部,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4000m裸露干燥石礫地區(qū)、稀疏散在灌木的山谷和丘陵草地,有時也出現(xiàn)于荒漠中的小片林緣和居民點附近。1825年命名,共3個亞種。約旦國鳥,體羽和翅羽大都呈淡沙褐色,頰帶鮮粉紅色,下體和腰較淡,脅幾純色,或僅微具窄細羽干紋。初級飛羽9枚,外側(cè)飛羽的淡色羽緣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 [閱讀全文]

蛇鷲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4
瀏覽:13.7K

摘要:蛇鷲別名鷺鷹、蜿鷲、秘書鳥、行軍鷹、食蛇鷲、書記鳥、射手鳥,為隼形目、鷲科、蛇鷲屬鳥類,原產(chǎn)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塞內(nèi)加爾、索馬里到南非好望角一帶。棲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熱帶開闊的大草原和稀樹草原,也生活于半沙漠地區(qū)或者林地中長滿草的開放空地。通常選擇草高度低于一米的地區(qū),也生活在農(nóng)田地區(qū)。1779年命名,無亞種。非洲部分國家的國徽、錢幣和郵票里的常客,在蘇丹更被奉為國鳥,是非洲國... [閱讀全文]

圣文森亞馬遜鸚鵡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3
瀏覽:29.4K

摘要:圣文森亞馬遜鸚鵡別名圣文生亞馬遜鸚鵡、圣文森亞馬孫鸚哥,為鸚形目、鸚鵡科、亞馬遜鸚鵡屬鳥類,原產(chǎn)于僅分布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小安地列斯群島的圣文生島上,棲息于海拔125-1000m的潮濕森林中,但是較喜愛在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動。一個暴風或颶風也可能毀掉整個族群,一些專門收集稀有鸚鵡的人也會使當?shù)厝送底ビ坐B或盜捕成鳥作為寵物買賣。1902年時島上大部分主要的棲息地都因火山爆發(fā)而毀滅。1837年命名。圣盧... [閱讀全文]

深紅玫瑰鸚鵡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3
瀏覽:12K

摘要:深紅玫瑰鸚別名紅玫瑰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玫瑰鸚鵡屬鳥類,原產(chǎn)于大洋洲澳大利亞東部和東南,曾經(jīng)引進諾??藣u以及新西蘭。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m左右,潮濕到半潮濕的森林,有時候棲息的高度會達到1900m。經(jīng)??稍谀暧炅砍^500毫米的森林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幼鳥也會群聚于熱帶草原和農(nóng)耕區(qū)以及小面積的林區(qū)。有時候也會在雨林區(qū)、果園、公園和花園等地活動。由于時常前往農(nóng)耕區(qū)覓食,因此被當?shù)剞r(nóng)民視為害鳥。1... [閱讀全文]

麝雉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2
瀏覽:19.9K

摘要:麝雉別名爪羽雞,為鵑形目、麝雉科、麝雉屬鳥類,原產(chǎn)于南美洲中部及北部,包括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圭亞那等國。棲息于亞馬遜河流域的水淹森林、洪澇雨林,不善于飛行卻擅長游泳,所以常常在水面上方的樹枝上筑巢活動以便及時泅水逃咶生、躲避敵害。1776年命名,無亞種。圭亞那國鳥,分類頗具爭議,與鵑形目、雞形目都有親緣關系。它身體里能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氣味,但并不是名貴的麝香,當?shù)厝朔Q為“臭安娜”... [閱讀全文]

濕地葦鶯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2
瀏覽:16.8K

摘要:濕地葦鶯為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原產(chǎn)于歐洲、亞洲中部及東南部,包括中國、緬甸、泰國及老撾等地。棲息于濕地、沼澤的蘆葦叢中。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強的鳥,能模仿60多種動物叫聲。是葦塘及沼澤地區(qū)內(nèi)較為常見的食蟲鳥類,體色以褐為主,嘴細尖,體型纖長,性活躍,在草莖間穿飛及跳躍尋捕昆蟲??颇糠诸悾喝感紊姝h(huán)境:濕地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性情分類:鳴禽最大體型:12cm遷徙類型:留鳥壽命年限:10年適宜溫度:... [閱讀全文]

食猿雕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2
瀏覽:12K

摘要:食猿雕別名食猴鷹、菲律賓鷹、菲律賓雕,為隼形目、鷹科、食猿雕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菲律賓特有物種,棲息于棉蘭老島的雨林、開闊的草原地帶,全球僅存不到500對,屬極危物種。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樹冠之中隱蔽地飛行捕食。從一個山谷飛往另一個山谷時,則在森林樹冠的上方采用翱翔的飛行方式飛翔。1897年命名,無亞種。菲律賓的國鳥、世界第2大猛禽、是自然界最頂尖的獵食者之一,黑貓警長里的終極大反派。它威風八面,頭... [閱讀全文]

雙垂鶴鴕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2
瀏覽:12.6K

摘要:雙垂鶴鴕別名南鶴鴕、雙垂食火雞,為鴕形目、鶴鴕科、鶴鴕屬鳥類,原產(chǎn)于大洋洲澳大利亞、亞洲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棲息于海拔1100m以下的熱帶雨林,遠離人煙的地區(qū),偶爾也會出現(xiàn)在桉樹林,稀樹草原,棕櫚灌木叢和森林沼澤地中。1758年命名,無亞種。體型高大,鳴聲粗如悶雷。善奔跑和跳躍,性機警、兇猛,具有較強攻擊性,常用銳利的內(nèi)趾爪攻擊敵人。頭部裸露,長著高大而側(cè)扁的呈半扇狀的骨角質(zhì)頭冠,被稱為骨... [閱讀全文]

雙角犀鳥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7 09:32
瀏覽:17.3K

摘要:雙角犀鳥別名大斑犀鳥、印度大犀鳥,為犀鳥目、犀鳥科、角犀鳥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南部,印度、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尼、老撾、緬甸等國。我國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棲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尤其喜歡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1758年命名,共2個亞種。熱帶雨林里珍禽,展開的雙翅如同彩虹般美麗,令人驚嘆!雄鳥長著一個30cm的大嘴和一個大而寬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 [閱讀全文]

雙眼無花果鸚鵡(紅臉果鸚鵡)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4 09:27
瀏覽:14.2K

摘要:雙眼無花果鸚鵡別名紅臉果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無花果鸚鵡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印尼的新幾內(nèi)亞與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及其周圍的小島,澳大利亞東北部也有其族群。棲息于中低海拔的雨林、森林邊緣地區(qū)、干燥森林、溪河旁的森林、開闊的尤加利樹林地等地,在澳洲也會出現(xiàn)在公園、灌木叢、農(nóng)作物區(qū)及紅樹林林地等地區(qū)。1866年命名,共8個亞種。十分可愛迷人的小型鸚鵡,羽毛主要為綠色,雄鳥面部有鮮紅且復雜的斑紋。雌鳥則是淺黃色... [閱讀全文]

水雉(雞尾水雉、長尾水雉)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4 09:27
瀏覽:18.6K

摘要:水雉別名雞尾水雉、長尾水雉,為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南部地區(qū),包括印度、緬甸、泰國、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尼、阿曼。偶見于也門、阿富汗、澳大利亞等地。棲息于熱帶及亞熱帶的開放性濕地,通常是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帶。1786年命名,無亞種。模式產(chǎn)地:菲律賓呂宋島。因其有細長的腳爪,能輕步行走于睡蓮、荷花、菱角、芡實等浮葉植物上,且體態(tài)優(yōu)美,羽色艷麗,被... [閱讀全文]

絲光椋鳥(牛屎八哥、絲毛椋鳥)

創(chuàng)建者:xman
創(chuàng)建時間:2023-08-04 09:26
瀏覽:29.2K

摘要:絲光椋鳥別名牛屎八哥、絲毛椋鳥,為雀形目、椋鳥科、椋鳥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東南部,中國、日本和越南,韓國和菲律賓為旅鳥。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qū)的次生林、小塊叢林和稀樹草坡等開闊地帶,尤以闊葉叢林、針闊混交林、果園及農(nóng)耕區(qū)附近的稀疏林間較常見,也出現(xiàn)于河谷和海岸。中國主要分布于華南、自陜西、河南、安徽、江蘇至廣東、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1788年命名,無亞種。雄鳥整個頭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