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大西洋鱈魚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9 14:38
瀏覽:12.5K

摘要:大西洋鱈魚是鱈魚科鱈屬的魚類 。其頭部很大,身體帶黏液,體長可達(dá)2米,體重可達(dá)96公斤 ;具有三背鰭、二臀鰭、一腭須;體色多樣,從淡綠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為暗淡紅色到鮮紅色,體上并有深色斑點。 [閱讀全文]

考拉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9 14:32
瀏覽:30.6K

摘要:考拉(學(xué)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樹棲有袋動物,屬于雙門齒目樹袋熊科樹袋熊屬,是該科唯一現(xiàn)存物種,與袋熊具有一定親緣關(guān)系??祭w長0.6米~0.85米,體型存在地理差異。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考拉體重可達(dá)14千克,而昆士蘭州考拉的體重約為前者的一半。考拉眼小,耳圓,鼻大且裸露。身體粗壯,毛色主要為灰色,胸部呈淡黃色或奶油色,臀部毛色呈斑駁狀??祭瓱o尾,四肢強壯,均具爪,雄性考拉的爪更為彎曲,便于攀爬樹木。 [閱讀全文]

棱皮海龜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9 11:55
瀏覽:18.3K

摘要:棱皮龜是龜鱉目棱皮龜科棱皮龜屬爬行動物,別稱革龜、七棱皮龜、舢板龜、燕子龜。頭大,具排列復(fù)雜而不規(guī)則的鱗片;頸短;背部無角質(zhì)板,被以柔軟的革質(zhì)皮,皮上有7條縱棱,棱間微凹如溝;腹甲骨化不完全,有5條縱棱;四肢槳狀無爪,前肢長,后肢短;尾短小。體背漆黑色或暗褐色,微帶黃斑;腹面色淺。 [閱讀全文]

鹿角珊瑚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9 11:50
瀏覽:19.4K

摘要:鹿角珊瑚是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刺胞動物,又稱角珊瑚、美麗鹿角珊瑚。骨骼為樹枝狀群體,分枝距離大,長而粗;頂端小枝細(xì)長而漸尖;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輻射珊瑚體稀,浸埋或稍突出,向上逐漸變?yōu)楸切伟牍艽叫?;小枝上的輻射珊瑚體為斜口管形,并夾雜了無一定排列次序的短管鼻形或鼻形珊瑚體;軸珊瑚體圓柱形,從分枝頂端到基部珊瑚體壁有溝漕刺狀或刺網(wǎng)狀。平時褐黃色和紫色。因鹿角珊瑚叢能不斷分叉,看上去就像雄鹿的角一樣而得名。 [閱讀全文]

珊瑚蟲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6:53
瀏覽:13.8K

摘要: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tǒng)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jié)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jìn)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xì)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閱讀全文]

狼蛛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6:49
瀏覽:17K

摘要:狼蛛是蛛形綱蜘蛛目狼蛛科的通稱。因其極善游獵,行動敏捷,捕食量大,性兇猛,得名狼蛛。具8眼,前眼幾乎等大,后中眼最大,為主眼;步足末端具3爪;雌蛛具有用紡器攜帶卵囊和腹部攜幼等特殊行為而區(qū)別于其他科蜘蛛。體長跨度較大,從體長1毫米左右到體長超過30毫米不等;體色多以暗灰色為主。 [閱讀全文]

亞洲象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6:41
瀏覽:12.9K

摘要:亞洲象是長鼻目象科亞洲象屬哺乳動物。亞洲大陸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全身深灰色或棕色,體表幾乎無毛。雌象體形稍小;雄象長有象牙,雌象象牙較短,一般不能直接觀察到;亞洲象耳朵較大,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 [閱讀全文]

海龜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5:14
瀏覽:20.7K

摘要:海龜是龜鱉目棱皮龜科和海龜科的海棲龜類的統(tǒng)稱。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鉤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呈心形,盾片鑲嵌排列;四肢槳狀,前肢長于后肢,每肢內(nèi)側(cè)各具1爪,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鉤狀。背甲橄欖色或棕褐色,雜以淺色斑紋。 [閱讀全文]

帝企鵝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5:05
瀏覽:11.9K

摘要:帝企鵝是企鵝目企鵝科王企鵝屬鳥類。帝企鵝一般身高在90—120厘米,體重達(dá)50千克。其形態(tài)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澤協(xié)調(diào),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為鮮黃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橘色。帝企鵝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 [閱讀全文]

洞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59
瀏覽:12.9K

摘要:洞熊(Ursus spelaeus)是一種生存于更新世亞歐大陸北部的熊,在約2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nèi)發(fā)現(xiàn),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差不多都發(fā)現(xiàn)了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此外,洞熊化石在我國北京周口店曾有發(fā)現(xiàn)。和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兩大巨熊。 [閱讀全文]

短面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52
瀏覽:42.9K

摘要:短面熊,指的是距今200萬年前,在美洲大陸上生活著的一類可怕的掠食動物。由于它們的主要獵物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故有時被稱為“噬牛熊”。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經(jīng)存在過,當(dāng)時的北美短面熊主要包括兩個品種:Arctodus simus(巨型短面熊)和Arctodus pristinus(倭短面熊)。而在南美巨型短面熊方面,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古生物學(xué)家發(fā)現(xiàn)迄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熊。這種史前Arctotherium(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體重達(dá)到1600~1700公斤,站立時高度可達(dá)到4.9米。 [閱讀全文]

美洲黑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47
瀏覽:39.6K

摘要:美洲黑熊是食肉目熊科熊屬哺乳動物。頭較圓,耳朵圓而小,眼較小,四肢粗壯,有不能伸縮的爪,尾短。其毛色多樣化,在北美洲的東部,絕大部分是黑色的或者深棕色;西海岸種群的毛色從黑色到深棕色、紅棕色和淺棕色均有發(fā)現(xiàn);大西洋沿岸的一些種群有灰藍(lán)色;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有10%的個體是純白色的。壽命一般為25歲,人工圈養(yǎng)一般為35歲。 [閱讀全文]

灰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41
瀏覽:38.6K

摘要:灰熊是食肉目熊科熊屬哺乳動物,又稱棕熊、藏馬熊、哈熊、馬熊、人熊。頭部碩大,吻部較長,具寬大的足掌與長爪;尾巴較短,甚不顯眼;肩部具有發(fā)達(dá)的肌肉,使得肩部外觀高高隆起;被毛濃密。整體毛色多變,包括深棕色、棕紅色、淺棕黃色及灰色等;通常四肢色深,而身體和頭部稍淺。老年熊呈銀灰色;幼年為棕黑色,頸部有一白色領(lǐng)環(huán)。野外生活的灰熊壽命有20—30年。 [閱讀全文]

馬來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36
瀏覽:37.6K

摘要:馬來熊,是食肉目熊科馬來熊屬哺乳動物。體胖頸短,眼睛和耳朵小;頭部短圓;全身烏黑光滑;鼻唇周為棕黃色,裸露無毛;眼圈為灰褐色,趾基部連有短蹼;胸斑中央有一個毛旋,頸部周圍的一圈皮膚極松弛,前胸通常點綴著一塊顯眼的形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雄性的體形一般比雌性大。馬來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 [閱讀全文]

懶熊

創(chuàng)建者:小顏
創(chuàng)建時間:2024-07-08 14:30
瀏覽:17.6K

摘要:懶熊是食肉目熊科懶熊屬哺乳動物,全身黑色,極少是深褐色或紅褐色,胸部有一塊新月形的白斑,吻鼻和面部顏色淺。毛長而凌亂。飼養(yǎng)條件下,壽命可達(dá)40歲。 [閱讀全文]